“违规办卡、变相涨价、办卡容易退费难……”近年来,预付式消费在火爆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乱象。记者24日获悉,福州各相关部门多措并举,做好预付充值消费领域市场监管工作,以更好地保护消费者权益。
代表建议:加强监管
预付式消费是消费者预先向商家交付一定额度的消费金额,商家分次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消费模式。预付式消费可以让消费者享受价格优惠和扣款便利,同时让经营者快速融资、锁定稳定客源。
这一消费模式的规模日益增大,涉及范围不断扩大,在美容美发、教育培训、体育健身、餐饮娱乐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然而,顾客办卡时,商家承诺各种优惠,而顾客遭遇闭店或服务缩水时,退卡退费却“难于登天”……此类现象常常见诸媒体。
今年初召开的市人代会上,市人大代表高建华提出了《关于加强预付充值消费市场监管的建议》:强化关键环节监管,建立审核和监管机制;加强预收资金监管,建立第三方资金托管制度;加强信用监管,引入失信惩戒机制;规范预付式消费合同条款,引导群众理性选择等。
今年3月,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23年预付式消费领域消费者权益保护报告》,指出预付式消费存在的六大问题:经营者违规办卡、经营者拒绝开具消费凭证、经营者服务承诺兑现差及变相涨价、消费者办卡容易退费难、经营者跑路消费者挽回损失难、消费者维权难度大。
相关部门:各司其职
记者了解到,日常监管中,福州市商务、市场、体育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预付式消费监管。
其中,市商务局加强对单用途商业预付卡企业的管理,采取定期和随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监管:每季度登录商务部“单用途商业预付卡业务信息系统”,审核发卡企业上报的上一季度单用途商业预付卡业务信息,比对其上一季度预收资金余额和存管金额情况,若发现异常,将及时责令发卡企业予以补缴;通过每年开展的随机检查、联合检查等,对备案发卡企业进行现场执法检查,查看企业资金存管是否合规。
福州市市场监管部门发挥12315平台及基层消费维权网络作用,做好预付式消费投诉件的登记分办、调解处置、诉转案等工作,重点关注群体性投诉,积极有效调解预付充值消费纠纷,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去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共收到预付式消费纠纷投诉5118件,涉及争议金额405.66万元。执法人员介入调解处置,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93.65万元。
福州体育部门从提供合同示范文本、加强收费管理、强化预收费监管、建立黑白名单等方面,做好体育校外培训机构监管,切实减少体育领域的预付式消费风险。
市商务局在回复代表建议时表示:“为加强信用监管,正在探索以芝麻信用分为基础的,采用先享后付的信用预付式消费模式试点工作,解决商家跑路问题,保障消费者权益。”
第三方:落实监管主体责任
建立第三方资金托管制度,是强化预付式消费监管的重要举措。
记者了解到,目前全市已逐步推动餐饮、文化、娱乐、旅游、医疗美容等领域预付式消费商户入驻预付式消费监管服务平台。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要求银行落实第三方监管主体责任,配合主管部门落实落细账户资金监管要求,将消费者部分预付金纳入监管账户,一旦发生风险,账户资金可原路退回至消费者;同时落实保险保障机制,对于消费者发生的损失由保险公司作出相应理赔,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与此同时,结合省市数字人民币试点推广要求,打造数字化资金监管场景,形成管理闭环,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已推动兴业银行在省内首次使用智能合约技术实现教培机构预付资金监管,有效降低教培机构履约成本和违约风险。
“下阶段,将立足我市消费市场情况,充分发挥预付式消费监管服务平台作用,引导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落实第三方监管主体责任,切实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在回复代表建议时介绍,引导在榕试点银行设计研发更多领域的数字化资金监管方案,将教培领域智能合约预付资金监管场景推广至其他预付式消费场景,帮助福州营造良好的消费生态。(记者 李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