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购美国第三大汽车公司?比亚迪辟谣

2024-08-16 15:53:17  来源: 证券时报微信

美国第三大汽车公司将被比亚迪收购?比亚迪进行了辟谣!

8月16日上午,比亚迪集团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发布微博表示:“网传比亚迪收购克莱斯勒,为不实信息!”据了解,克莱斯勒是美国第三大汽车公司,旗下有克莱斯勒、道奇与jeep三大品牌。

收购美国第三大汽车公司?比亚迪辟谣

“收购公司进入美国市场”不实

此前,有汽车自媒体曾表示,比亚迪考虑并收购克莱斯勒,包括克莱斯勒在美国的三大品牌和八家工厂全部资产,如果收购成功,克莱斯勒将成为比亚迪进入美国市场的品牌跳板。对此,李云飞发微博进行了辟谣。

据了解,克莱斯勒是美国第三大汽车公司。由于克莱斯勒遭遇金融危机影响濒临破产,从2009年开始,菲亚特便持续收购克莱斯勒股份。2014年,菲亚特已经掌握克莱斯勒100%股权,两家公司合并为菲亚特克莱斯勒(Fiat Chrysler Automobiles)公司。到了2021年,菲亚特克莱斯勒与法国标致雪铁龙(Groupe PSA)公司合并,成为了Stellantis集团。

在中国市场,广汽集团曾和菲亚特克莱斯勒共同成立广汽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汽菲克”)。不过由于汽车销量不佳等问题,广汽菲克于2022年向法院申请破产。

2024年8月6日,京东司法拍卖平台显示,广汽菲克破产清算案资产拍卖因无人出价再度流拍。据了解,这一拍卖于8月5日正式启拍,涉及广汽菲克长沙工厂、建筑物、机器设备等核心资产,起拍价为15.32亿元。该资产首次拍卖是在7月21日,起拍价为19.15亿元,同样因为无人出价而流拍。

在中国市场,克莱斯勒并未取得成功。而比亚迪并不存在收购克莱斯勒以进入美国市场的动机,因为比亚迪尚未有进入美国市场的打算。在5月份举办的2024年米尔肯研究院全球峰会上,比亚迪公司执行副总裁兼美洲区CEO李柯曾表示:“我们没有在美国销售汽车的计划,现在的美国市场处于一个非常令人困惑的阶段。”

据了解,今年5月,美方发布对华加征301关税四年期复审结果,大幅提高了对中国“目标战略产品”的关税,其中包括将中国电动汽车的进口关税从25%增加至100%以上、将半导体关税提高1倍至50%等。

按原定计划,美国对中国电动汽车及其电池、半导体、钢铁铝产品等一系列产品的进口关税新规将于今年8月1日生效。但在7月30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发表声明称,原定于8月1日生效的对包括电动汽车及其电池在内的一系列从中国进口产品大幅加征关税的措施将被推迟“至少两周时间”。

据新华社报道,从数百家公司、行业协会等已提交的1000多份意见来看,反对对华新加征关税的人占大多数,他们列举的理由包括扰乱全球贸易秩序、提高成本并损害企业和消费者利益、无法寻求替代产品、减少就业、削弱企业竞争优势、损害公共卫生、影响航运业等。

尽管美国方面对中国电动汽车多有限制,比亚迪仍希望以汽车供应链企业的身份成为美国电动汽车供应链的一部分。“如果从电池、采矿和所有技术整合的角度来看,中国的供应链现在是领先的供应链。那么他们为什么不允许美国公司自由选择最好的供应商呢?如果他们能对中国供应商更加开放,美国的原始设备制造商将受益。”在米尔肯研究院全球峰会上,李柯表示。

比亚迪“重拳出击”黑公关

比亚迪收购克莱斯勒的谣言,仅仅是近期比亚迪碰上的谣言之一。今年5月,网上陆续流出一系列拼接、合成的视频和图文,散布“比亚迪要推出电动摩托车”“比亚迪首款摩托车亮相”“比亚迪生产电动自行车”等相关信息。对此,李云飞在微博上表示:“以上,均属不实!”

6月19日,李云飞发布微博称,近期某车企在使用黑公关手段,对比亚迪品牌及产品进行恶意诋毁。比亚迪向广大网友及社会各界征集黑公关有效线索和证据,经查证属实后,对有效线索及证据提供者奖励20万—500万元人民币,同时对提供者的个人信息严格保密。

此前2023年11月,有百万粉丝的汽车博主姚*强在抖音号“大秦军陕团”发布测试视频,称比亚迪旗下方程豹汽车“豹5”的百公里油耗达到18升。比亚迪方程豹应警方调查证据需要,调取相关车辆运行数据发现,该车在测试当日存在大量异常驾驶行为,包括车速过高、多次出现急加速减速等。

2024年5月,针对上述行为,比亚迪方面表示,姚*强的异常驾驶行为对道路安全造成了危害,其谎称正常测试的油耗结果,对比亚迪方程豹品牌及豹5的产品声誉也造成了严重损害。除报警外,比亚迪决定正式对姚*强提起诉讼,要求其公开道歉并赔偿损失500万元。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从2019年开始,比亚迪就多次受到网络谣言的攻击。2022年6月1日起,比亚迪网络举报中心将举报奖励从最高100万元人民币调整至500万元人民币,并一直延续至今。

目前,汽车行业谣言频现,6月以来,诸如“小米汽车工厂因高温停工”“理想汽车新车集中上牌后充当二手车对外出口”等谣言,均被官方辟谣。汽车行业的竞争,在价格战、技术战的基础上,又衍生出了舆论战。如何降低网络谣言对企业的影响,成为了每个车企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