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高!42家上市公司触及退市指标面临强退

2022-05-07 16:03:03  来源:证券时报网

年报季落幕,上市公司触及退市数量创出历史新高。记者根据上市公司公告梳理,截至5月6日,今年以来共有42家公司触及强制退市指标,数量较2021年增长50%。

2022年作为史上最严退市新规落地实施的第二年,A股或将迎来退市潮,一些经营业绩较差的公司将逐渐退出市场,实现优胜劣汰。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认为,今年濒临退市公司数量大幅增加,主要是因为退市新规的实施。退市新规的严格实施,对冲击财务退市标准者并不法外开恩。常态化退市机制正在逐渐形成,退市渠道逐渐畅通,“应退尽退”的理念逐步得到认可,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市场新生态逐步构建。

财务类退市指标显威

目前已披露的共有42家公司触及退市指标,面临强制退市,具体来看,沪深两市分别有18家、24家。九成以上公司都是因为触及财务类退市指标。

沪市18家触及退市公司中,除*ST新亿因连续多年财务造假,被证监会出具行政处罚书,触及重大违法退市之外,其余17家均触及财务类退市情形,其中,有8家公司触及一项财务指标而触及退市,*ST中房、*ST昌鱼、*ST厦华、*ST绿庭、*ST游久5家公司因为营收低于1亿元以及扣非后净利润为负值而触及退市;*ST西水、*ST海医、*ST海创则是因为被会计师出具非标审计意见,而触及财务类退市。

另有6家公司触及两项财务指标,*ST拉夏、*ST易见、*ST中天因为2021年基本面未有改善,净资产继续为负且被会计师出具非标审计意见;*ST明科、*ST罗顿、*ST金泰不仅营收低于1亿元以及扣非后净利润为负值,而且被会计师出具非标审计意见。

而*ST中新连续两年触及三项财务类指标,该公司丧失持续经营能力,2020年初以来一直停工停产。

深市触及退市的24家公司中,有9家公司因为被会计师出具非标审计意见而触及退市;2家公司因为扣非后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而触及退市。*ST华讯、*ST长动因三项指标而触及退市,即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意见、扣非后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和期末净资产为负值。

和往年相比,今年触及退市指标的企业数量大幅增加,这和2020年底出台的退市新规有关。根据退市新规,2021年年报披露后,上市公司若首次触及“净利润+营业收入”指标,其股票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2020年年报披露后股票已经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公司,2021年若再次触及相关退市情形,将直接退市。这意味着2022年是退市新规中财务类退市指标集中显现效率的一年。

常态化退市生态

日渐形成

退市新规中设置了营业收入扣除标准机制,营收扣除中关于新增贸易收入、非稳定业务模式等复杂收入扣除项目。为提升财务类退市指标可执行性,落实落细退市新规,2021年11月19日,沪深交易所发布指南细化这一扣除标准,比如:细化贸易、类金融业务扣除要求,明确将非正常交易合并取得的收入进行扣除。

此举精准打击了壳公司,让处于退市边缘的空壳公司难在营收上耍花招。田利辉表示,退市公司数量的增加,是退市制度严格执行的结果,让部分不符合要求的企业退市,为优质企业腾出市场空间,是资本市场基础制度逐步完善的具体表现,说明常态化退市机制正在逐渐形成,退市渠道逐渐畅通。

在严格执行退市规则之外,监管部门还下了大功夫来确保“该退则退、应退尽退”,让退市公司“退得稳”。

一方面,随着A股市场注册制改革试点不断扩展,市场化、法治化程度也不断增强,在新证券法和刑法修正案(十一)的强力威慑下,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成本和风险大幅提升,僵尸企业和空壳企业露出真面目。另一方面,强化退市公司监管,发布《关于退市公司进入退市板块挂牌转让的实施办法》,顺畅退市公司进入退市板块挂牌转让,同时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退市后监管工作,强化退市公司信披,完善投资者适当性规则,加强投资者保护。

“随着注册制在资本市场的全面铺开,退市企业数还将增加。”一券商分析师指出,上市公司壳价值不断降低,资本市场“吐故纳新”格局已经形成。大多*ST公司经营困难或呈现空壳化,基本面难以支撑股价,部分投资者仍寄希望于此类公司出一些挽救股价的措施,实际上这种行为如同火中取栗,风险极高,投资者要形成新的投资策略,提高风险意识和用脚投票的能力,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记者 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