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月28日电 (记者 夏宾)美联储2021年首个议息会议正式结束,并于北京时间28日凌晨公布货币政策声明,其利率水平按兵不动:基准利率维持在0%至0.25%的区间不变,超额准备金率和贴现利率也分别维持在0.1%和0.25%不变。
为拯救因新冠肺炎疫情冲击而深陷泥潭的美国经济,2020年美联储启动“大放水”,超级宽松的货币政策已突破历史水平。此前,市场对美国通胀水平连续数月上升、表现强于预期显示出担忧,即美联储是否会因此而改变宽松的货币政策。
此次会议释放出准确信号,即美联储对通胀压力仍有较强的容忍度。会议声明重申了去年9月公布的利率前瞻指引,称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的目标是在一段时间内实现通胀适度高于2%,以便让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通胀达到2%,并且长期通胀预期仍很好地锚定在2%。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美联储坚决致力于实现双重目标,在目标实现之前保持宽松政策,而目前经济离实现就业和通胀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现在谈论缩减购债还为时过早,美联储采取高度宽松的政策是非常合适的。”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王有鑫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称,在美国经济“带病运行”的背景下,维持宽松货币政策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推动美国经济复苏。受疫情反复和疫苗接种不及预期影响,美联储最新表态对美国经济前景略显悲观,此次会议的声明中提及,近几个月美国经济及就业复苏势头有所放缓,因此货币政策有必要继续维持宽松。
“而且在拜登政府推出新一轮财政刺激方案的背景下,维持宽松货币政策有利于配合财政政策实施,避免国债收益率过快上涨,影响政策效果。”王有鑫直言,对全球经济来说,宽松货币政策环境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改善国际流动性和跨境融资环境,维持金融市场稳定,避免过快上涨的债务杠杆率破裂,对经济总体有利。
那么,美联储货币政策的拐点何时会出现?中金公司研究报告认为,美联储对货币政策将保持耐心。短期内无需过度担忧削减宽松,但中期来看,若疫苗发展顺利,那么下半年讨论削减宽松的概率将会上升。
摩根士丹利预计,缩减购债计划可能要在今年12月的美联储会议上宣布。美联储可能不会担忧近期国债收益率和通胀预期上升,因规模空前的刺激措施为市场注入了大量流动性,也改善了经济强劲复苏的前景。
王有鑫指出,未来判断美联储货币政策的调整时点可重点关注三大指标,即美国疫情走势、GDP走势及通胀提升速度。“如果美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经济复苏加快,通胀快速提升至2%以上,则美联储将正式考虑调整政策取向。”
在他看来,为了避免政策退出对市场造成超调风险,美联储一方面要提前与市场做好政策沟通和前瞻性指引,让市场对政策调整有充分预期。另一方面,政策退出的节奏、规模和时机也应把握好,政策不急转弯,参考2015年货币政策正常化经验,操作路径上可先减少QE(量化宽松)规模、加息、再缩表,加息幅度和缩表规模也应相对可控,不应操之过急。
兴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王涵称,对美联储来说,在未来退出本轮量化宽松的过程中,和市场的沟通和放风预期将更加充分。考虑到政策退出后经济二次下滑的风险及货币政策需要配合扩张性财政政策,转紧的过程可能有所反复甚至很可能二次宽松,实际紧缩的空间可能相对也比较有限。(完)